?——【引言】——?
2024年2月12号,春节的热闹劲儿还没过,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。
河南开封市政协以前的主席焦跃进因为生病去世了,终年66岁。可能很多人对焦跃进不太熟悉,但他的老爸可是个非常有名的传奇人物。
焦跃进,说白了就是焦裕禄的第二个儿子,在焦家的后代里,他算是当“官”当得最大的一个。
【幼年丧父,在母亲教导下树立正确价值观】
焦跃进小时候就遭遇了特别大的伤心事,才5岁的他,就永远地失去了他深爱的爸爸。
不过,多亏了妈妈的耐心教导,他没有因此走错路,反而懂得了怎样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。
在我的记忆里,妈妈一遍又一遍地给焦跃进讲爸爸的故事,提醒他别忘了自己是焦裕禄的儿子,不管表现得怎么样,都不能辜负爸爸对他的希望。
妈妈的话,就像一粒粒种子,在焦跃进心里慢慢长了根,发了芽。
虽然家里条件不好,但妈妈一直咬牙坚持让焦跃进上学,盼着他能长成和爸爸一样,正直、心眼好、又肯努力的人。
受母亲的影响,焦跃进变得肯吃苦、不怕累,明白了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的重要性。
1976年,焦跃进高中一毕业,就坚决决定去兰考当知青,扎根农村。
在老爸以前流过不少汗的那块地上,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下乡知青,深入农村最前线,过起了不容易的乡下日子。
在兰考工作的日子里,焦跃进心里一直记着父亲的话:“党让干啥就干啥。”不管是在砖厂辛苦地手工做砖,还是在农田里干活,他都从不抱怨,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件事。
村民们看在眼里,心里暗暗佩服,都说这年轻人和他老爸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真棒。
之后,焦跃进当过生产队长,也做过乡镇老师,最后当上了东坝头乡的党委书记。
在每个工作岗位上,他都特别努力、不怕吃苦,心里总是装着群众的疾苦。
村民们亲热地叫他“小焦书记”,这个昵称里满满都是对他的信赖和盼望。
焦跃进心里明白,他得继承老爸没完成的心愿,只有一门心思为老百姓办事,才对得起老爸的叮嘱,不辜负大家的期待。
焦跃进在工作的时候,一直都保持公正不贪的好品质,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好处。
不管是安排任务还是分好处,他都能公平对待,从不偏向哪一边。
在那个东西不多的年代,焦跃进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,可他从来没想过要用自己的权力来捞好处。
他觉得,共产党人本就该清清白白,不贪污腐败,这是老爸传给他的最珍贵的精神宝贝。
时光匆匆,世事变幻,但焦跃进对老爸的尊敬和崇拜,一直都没变过。
在他的人生里,“焦裕禄精神”不光是个喊喊的口号,它是真心实意的信念,是沉甸甸的责任,一直鼓舞着他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不断努力。
每当碰到难题和挑战,焦跃进心里总会浮现出父亲当年怎样领着兰考百姓跟天灾斗、跟荒地斗的场景。
爸爸的样子,就像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纪念碑,深深扎根在他心里,鼓励着他战胜困难、一直向前冲。
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县委书记,就得像对待自家事一样,别人吃啥你吃啥,别人住哪你住哪,别人干啥你干啥,别人忧啥你忧啥。
焦跃进总是这样提醒自己,别忘了自己姓“焦”,是老百姓的服务员。
经过他的辛勤付出,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以前满是沙子的地方慢慢变成了绿洲,他父亲生前一直盼望的事情正一点一点实现。
他从一个平凡的知青做起,一步步成长为出色的县委书记,继承并传扬着“焦裕禄精神”,在新时代里唱响了感人的新篇章。
这就是焦跃进,一个在老爸精神影响下健康长大的孩子,一个天生就秉持清廉正直的人,一个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县委书记。
【东坝头乡任职,带领群众治理沙丘、脱贫致富】
焦跃进,这个接过了老爸班的小伙子,在他的从政路上创下了不少让人夸奖的好成绩。
不管是在东坝头乡还是杞县,他都脚踏实地,心里装着老百姓,带着大家一起走上了富裕的好路子。
1987年,29岁的焦跃进当上了东坝头乡的党委书记,一看那片全是沙子和瘦地的景象,他不但没被吓倒,反而勇敢地挑起了担子。
白天,他带着大家一起种树治沙,开垦荒地种庄稼,到了晚上,他还点着灯继续工作,琢磨怎么让大家摆脱贫穷,过上好日子。
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结果,焦跃进带着大家干,那些以前光秃秃的沙丘慢慢长满了绿植,以前的穷村子也甩掉了贫穷的标签,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。
东坝头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让焦跃进体验到了带着大家一起摆脱贫困、过上好日子的快乐,也更加坚定了他留在基层、为人民服务的决心。
1999年,焦跃进挑起了杞县县长的大梁。他一上任,就立马开始忙碌,跑遍了全县的各个地方,去深入了解县里的情况和老百姓的想法。
调查时他发现,杞县的大蒜质量非常好,可就是因为没啥名气,导致卖不出去,愁坏了当地的农民们。
焦跃进很快地想到,想让杞县大蒜名气大起来,最重要的是得找到买家,把销路打开。
他立马行动起来,带着县里的干部一连两次跑到北京,到农产品交易会上给杞县的大蒜加油打气。
头一次,他自个儿站在摊位前大声吆喝,那响亮的声音引得好多商家都停下脚步。第二次,他利用“焦裕禄的儿子”这个身份,让杞县的大蒜在展会上大放异彩。
他下了番功夫后,杞县大蒜一下子火了,订单接二连三地来,火到一度货物都不够卖。
焦跃进助力下,杞县大蒜产业快速成长,种植范围和收成一年比一年多,农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。
以前不怎么出名的杞县,因为大蒜变得非常有名,被人们叫做“中国大蒜的老家”。
焦跃进被老百姓亲切地叫做“大蒜书记”,他对兰考老家的发展也付出了很多努力。
2014年,他领头干,兰考县终于摆脱了“贫困县”的帽子,成了河南省第一个甩掉贫困包袱的县。
这个成果的背后,离不开焦跃进和兰考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和努力。
在兰考工作的时候,焦跃进一直牢记父亲的教导,常到农田和村庄里,挨家挨户走访,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的冷暖和生活困难。
村民们都夸小焦书记,说他心里装着农民的难处,跟他聊天就像和家里人说话那样暖心。
焦跃进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,费尽心思找来各种项目,带动特色产业发展。
经过他的努力,兰考的农业搞得红红火火,农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。
好多村民见人就说,多亏了小焦书记出的好主意,咱们才能过上这舒心日子。
在东坝头乡、杞县或是兰考,焦跃进一直保持着正直不贪的好品质,从不允许自己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。
他总是说,做了干部就不能搞区别对待,得跟大伙儿一起吃饭、一起住、一起干活,这是老爸传给他的珍贵宝贝。
焦跃进工作时总是亲自上阵,不在乎自己吃亏还是占便宜,一旦遇到灾害或者紧急困难的任务,他总是第一个上,带着干部群众一起迎难而上,与风浪搏斗。
受到他的带动,好多干部都加入了脱贫攻坚的队伍,营造出了“你追我赶、积极进取”的热闹场景。
焦跃进经常提起,他老爸就是他心里永远的宝贝,一直推动着他往前走。
不管到哪儿,他都会时刻提醒自己,身为焦裕禄的儿子,就得延续老爸的心愿,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着想。
就是因为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,才能在普通的工作中干出出色的成绩。
现在,大家提到焦跃进,都是赞不绝口,说他既是个好儿子,继承了老爸的好品质,又是个认真负责、不怕吃苦的好干部。
【焦跃进的晚年:病魔缠身,初心不改】
2024年,传来了一个让人难过的消息,焦跃进同志因为生病去世了,终年66岁。
他走了,让很多人心里特别难过。
大家都不敢相信,那位曾经精神抖擞、一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干部,竟然就这样永远地走了。
其实,焦跃进在生命快结束的那几年,一直都在和疾病抗争。
不过,就算身体得了重病,他也一直都在为大家服务,从没停歇过。
躺在病床上,他心里还惦记着兰考的情况,反复跟身边的同事说,得时刻关心老百姓的温饱。
记得焦跃进在医院住院时,病情突然恶化了。到了2024年11月12日,焦跃进同志安静地离开了我们。
爱国爱家的情感,是每个人心底最深刻、最长久的依恋。
从焦裕禄传到焦跃进,再到焦家的后代们,这份感情一直热烈不减,闪耀着光芒。
它预示着“焦裕禄精神”会一代一代传下去,永远充满活力,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推动力。
今天,我们怀念焦跃进同志的时候,更要学习他的精神,从中得到不断向前的动力。
咱们一起努力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“焦裕禄精神”的新故事。
让廉洁自律的大旗高高挂起,让为百姓谋福、不求回报的决心一直留在心里。
这,算是对焦跃进同志最好的安慰了,同时,也是我们传承“焦裕禄精神”的最佳方式。
希望焦跃进的英灵长存,精神不灭,虽然他已离开我们,但他的模样和笑声会长久铭记在我们心里。
让我们把悲伤转化成动力,带着更加振奋的精神,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坚定前行。
参考资料:据新京报报道,焦裕禄的第二个儿子焦跃进去世,终年66岁。
新浪新闻报道,焦裕禄的第二个儿子焦跃进去世了,他以前被人叫做“大蒜县长”。
启盈优配-杠杆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机构-散户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