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市迷局:外资“抄底”真相及普通人的自救指南
最近,河北读者张锋的微信咨询引发了我的思考:某房地产官媒报道外资抄底中国楼市,这是否预示着房价暴涨?他所指的是全球资管巨头施罗德资本与浙江西子国际合作,设立30亿基金“抄底”长三角商业地产的事件。 许多人容易被这类新闻误导,因此,我将对此进行详细解读。
一、30亿基金的真相:外资究竟捡了什么“便宜”?
施罗德资本与西子国际的合作,目标锁定在上海、杭州、南京的折扣写字楼及老旧商场改造项目。西子国际负责改造和运营,施罗德则负责引进国际租客。 这并非盲目投资。例如,上海静安区泰禾大厦拍卖价仅6.6亿元,较峰值暴跌58%,每平方米3.6万元,甚至低于住宅价格。西子国际斥资10亿元收购静徕坊写字楼,而施罗德五年前的购入价为15亿元,看似亏损5亿元,实则成功甩掉“烫手山芋”。 这背后隐藏的关键在于楼市政策的调整:今年6月,外汇局取消了“外资不得购买非自用房产”的条款,商业地产市场彻底向外资开放。 汉斯、淡马锡等巨头已准备就绪,共计50亿美元的资金蓄势待发。
展开剩余64%二、残酷的现实:这场盛宴与你无关!
需要强调的是,外资关注的是写字楼、商场、物流园等商业地产,而非住宅!上海中介小廖的感慨一针见血:“外资买写字楼每平米3万,我卖住宅挂6万都没人要”。 深圳网友的疑问“改造后的天价商场谁消费得起?”,更是凸显了普通人的困境。 王师傅因房租暴涨三倍被迫撤离菜市场,这便是残酷的现实缩影。 商业地产与住宅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:上海核心写字楼空置率高达21.6%,外资抄底是基于长达十年的投资回报预期;而住宅市场则深陷寒冬,郑州房价腰斩54.67%,东莞部分区域跌幅超过47%。 清醒地认识到:外资扫货的是打折的商办楼,而非你苦苦挂售数年的二手房!
三、30亿资金能掀起多大浪花?
许多评论指出,区区30亿资金相较于全国房地产总市值(超过400万亿元)微不足道,如同往西湖倒一杯水。仅上海上半年大宗物业成交额就达158亿元,即使外资占比45%,也只有71亿元。施罗德自身去年将15亿元购入的静徕坊以10亿元转售,这所谓的“抄底”,更多是资本间的左手倒右手游戏,而非市场趋势的显著转变。
四、政策信号:救市“剧本”早已写就
拨开现象看本质,这出戏的导演是国家政策。外汇局放松外资准入限制,杭州允许商改租,上海大力推行消费类REITs,为外资退出铺设了便捷的通道。 戴德梁行报告显示,消费基础设施REITs收益率高达4%,远超国债收益率。 政策红利才是外资敢于冒险的底气!仲量联行姚耀指出:“这是轻资本与重运营的联姻”。 国家旨在利用外资激活市场活力,而非推高住宅房价。
五、普通人自救指南:两招守住钱袋子
对于普通大众而言,如何应对当前楼市现状?
第一招:屏蔽噪音,坚守底线。 警惕“外资抄底房价暴涨”等误导性信息。上海外环豪宅一年跌幅高达33.6%才是现实。三四线城市房产,特别是那些“远大新”楼盘,应尽快处理。东莞中堂镇房价暴跌47.2%,晚一年出手可能损失数十万元。
第二招:关注政策,理性应对。 密切关注楼市政策变化,并充分利用政策带来的机遇。一些城市提供新房购置补贴,刚需购房者可积极利用。 但切勿幻想借机大赚一笔,记住,施罗德的左手倒右手,王师傅的被迫搬离,都只是资本游戏的一个缩影。
历史一再证明:跟风者往往成为韭菜,而清醒者才能成为赢家。 此刻,你最应该做的,不是转发外资入场的“喜讯”,而是检查你的手机银行,看看房贷还能坚持多久!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启盈优配-杠杆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机构-散户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