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罗医生,你好,我这腰痛又犯了,前前后后吃了不少药,可就是不见好。之前听人说补肾能治腰痛,我就试着吃了些补肾的药,结果疼得更厉害了;后来又换了些泻的药,腰倒是不那么胀了,可里面空落落的,更没劲儿;家里人说可能是受风着凉,我又用了祛风散寒的药膏,贴了好几天也没效果。现在最难受的是,弯腰都费劲,系个鞋带、捡个东西,腰就像被一根筋死死拽着,又酸又疼,您快帮我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?
你先别急,我给你摸摸脉、看看舌苔。从你说的这些情况来看,这腰痛多半不是简单的肾虚或者风寒,而是湿气钻进了腰肾部位。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,也最让人头疼,因为它的表现很 “狡猾”—— 表面上既没有水肿,身体里也没有明显的积水,可就是让腰沉得像灌了铅,尤其弯腰的时候疼得厉害,这其实是水湿在腰里 “作乱” 的典型信号。
为啥水湿会让腰这么难受?咱们的腰就像肾的 “房子”,肾又掌管着全身的水液代谢,一旦湿气趁机钻进这 “房子” 里,就像在肾周围积了一汪黏糊糊的泥水,既阻碍气血流通,又拖累肾的正常功能。你弯腰的时候,腰部的肌肉、筋膜需要拉伸,可被湿气困住的部位就像泡在水里的棉花,又沉又僵硬,没法灵活舒展,自然就疼得弯不下去。
为什么的粉丝用的那些方法都不管用。补肾的药大多比较滋腻,就像给潮湿的地方盖了床厚被子,只会让湿气更难散开,反而加重拥堵,所以疼得更厉害;泻的药虽然能暂时排点水,但会伤了肾气,肾气一虚,腰失去了支撑,空疼感就来了;祛风的药擅长对付表浅的风邪,可这种湿气藏在腰肾深层,根本够不着;散寒的药能暂时缓解寒邪引起的疼痛,但这问题的根源是湿气,寒邪退了,湿气还在,反而让它更顽固。
针对这种情况,调理的关键不是补也不是泻,而是把腰里的湿气赶出去,同时护住腰肾、疏通经络。我给上面的粉丝用的方药如下:柴胡 10 克,防己 15 克,杜仲 15 克,忍冬藤 15 克,肉桂 3 克,白术 20 克,甘草 6 克,山药 15 克,白芥子 10 克,薏苡仁 20 克。每天一剂,水煎后温服,分早晚两次喝。
这方子看着简单,搭配起来是有讲究的。柴胡能理顺身上的气机,就像给湿气开了个出口,让它能顺着气机流动起来,不至于憋在腰里捣乱;防己是利水渗湿的好手,能直接把湿气通过小便排出去,就像给腰里装了根 “排水管”;杜仲这味药很关键,它能补肝肾、强筋骨,既帮着肾抵御湿邪的侵袭,又能给腰部加把 “劲”,缓解你说的那种空疼感;忍冬藤能清热通络,一方面能化解湿气可能引发的郁热,另一方面能疏通腰部的经络,让气血流通更顺畅,就像给堵塞的管道通了通;肉桂只用了 3 克,量不大,主要是温化湿邪,就像在湿冷的地方点了个小火炉,慢慢把黏糊糊的湿气烘化,又不会因为太热加重不适;白术和山药是健脾的主力,脾是运化水湿的 “动力站”,脾的功能强了,湿气生成的源头就断了,从根本上防止湿气再聚集;白芥子能化痰湿,那些藏在筋骨缝隙里的顽固湿气,它能一点点化开,就像用小刷子清理死角;薏苡仁既能健脾又能渗湿,和白术搭配着用,能从里到外不给湿气留藏身之处;最后加了点甘草,调和所有药材的药性,让它们劲儿往一处使,又不会互相冲突。
这情况刚犯没多久,湿气还没扎太深,要是能坚持喝上一两周,应该就能感觉到腰不那么沉了,弯腰也能轻松些;要是疼了好几个月,那可能得坚持两三个月,让药材慢慢把湿气赶出去,千万别喝两天觉得好点了就停,那样容易反复。
最后还是要提醒,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舌苔脉象也有差别,比如有的人舌苔白腻,有的人可能带点黄,这方子只是根据以上的粉丝情况开的,每个人症状不一样,用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。写下这些,旨在考考相关知识掌握程度,让大家明白中医诊疗的复杂性与个性化,不可自行判断用药,专业事应交由专业医师处理,才能更精准地调理身体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启盈优配-杠杆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机构-散户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